上海市审计局社会保障审计处,承担着对市政府部门管理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社会捐赠等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以及民生项目的运行实施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等职责。社会保障审计处党支部共有党员15人,占全处总人数的71.4%。近年来,党支部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职业素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三心服务”工作法,即忠心服务发展大局、诚心服务审计对象、爱心服务基层群众。
一、“忠心服务”发展大局
审计干部的“忠心”是审计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的“稳定剂”。党支部根据业务审计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服务效能化,促使审计干部“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以满腔的忠诚和专注推动审计工作自觉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
(一)强化政治教育引导机制。为顺应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党支部加大时政热点的学习比重,注重对国家大政方针、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等方面的解读,研究政策背景,领会政策意图,洞悉改革动向,提高党员同志的宏观分析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引导审计干部革故鼎新,改变思维定式,找准审计转型发展的新方向,着重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调查、政府履职和项目运行的绩效审计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网审计等项目。
(二)建立专业研究长效机制。为突破审计发展瓶颈,党支部以青年党员为主力,集中开展“大家谈社保”、计算机攻关和项目主审招投标等活动,依托论文研讨、头脑风暴、技能培训和项目竞标等多种组织形式,总结审计经验、探索审计方法、拓展审计视野,以提高处室审计科研水平、普及信息化审计应用、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党支部通过专业研究,开辟了青年审计干部储备知识、卓越成才的通道,也进一步增强了审计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创建项目一线激励机制。在审计项目实施期间,党支部大胆创新,在项目一线组建“临时党小组”,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举办“微党课”、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树典型学先进、组织谈心交流和项目讨论审议等活动,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创先争优。积极培育党员同志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克服畏难情绪和松懈情绪,发扬“钉钉子”精神,奋发进取、忠诚履职。“临时党小组”的精神激励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审计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与审计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为项目统筹协调、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诚心服务”审计对象
审计干部的“诚心”是促进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和谐关系、畅通沟通渠道的“润滑剂”。党支部重视审计干部行为规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现服务人本化,促使审计干部加强自我约束、求真务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的作用。
(一)践行文明审计制度。为加强审计规范化,党支部组织了审计人员行为准则的宣讲活动,对文明审计提出了要求,即“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在具体开展项目审计中,审计干部按要求转变作风,注重言行举止,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工作程序,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同时,不以监督者自居,而是换位思考,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做到客观公正、以理服人。使得被审计单位从害怕审计、抵触审计主动转变为理解审计、支持审计,真正赢得审计对象的敬佩和尊重。
(二)坚守廉洁从审规定。随着近期掀起的反腐风暴,党支部重视审计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签署廉政承诺书、观看警示纪录片、开展述廉自查等活动,要求审计干部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为规范审计权力运行、确保审计对象行使合理权利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建立长期工作联系。审计监督的终极目标是落实审计整改,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党支部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部分被审计单位的党支部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系。通过日常工作交流,一方面,增进了双方友谊,促进正常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审计干部可以应审计对象的咨询需求答疑解惑、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化解被审计单位遭遇的困难和风险隐患,发挥审计预警和提供决策作用。
三、“爱心服务”基层群众
审计干部的“爱心”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锤炼扶弱济贫、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操的“催化剂”。党支部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以贯之,拓展工作外延,实现服务精细化,促使审计干部保持无私刚正的公仆本色。
(一)走访基层、贴近群众。党支部组织审计干部下沉基层,体察民情。比如:走进曲阳社区,考察居委会“全天候接待居民咨询”、“全方位受理社区事务”和“全过程负责解决居民诉求”,真切感悟“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真谛;派驻党员同志到信访接待窗口协助咨询服务,同街道召开专题座谈会等,“零距离”倾听民声,直观感受民生疾苦和群众诉求。通过基层走访,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反思剖析,领会党的群众工作的内涵,并加强落实整改,进一步坚定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二)延伸一线、为民解忧。党支部充分利用项目资源,积极拓展组织生活领域,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同审计项目的有机结合。比如: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党员同志走进田间地头,访问困难农户和部分低保家庭,在核实社会保障准入条件的同时,为社会底层的百姓送去温暖;在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项目中,党员同志深入保障房建设基地和房源分配现场,了解工程进度、鉴证房源摇号登记情况,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使命感。
(三)联系群众、志愿帮扶。党支部针对党员长期活跃在慈善公益事业的舞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阳光助残活动。比如:帮助残疾人士战胜身体困难,积极面对生活;参与慈善义卖,为困难学生募集助学成长基金;探望慰问寄养在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和生活在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坚持助学帮困,以赠送学习用品和辅导教学等方式,先后资助3名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使党员同志在善举中收获快乐并接受教育,尽绵薄之力扬社会美德。
“三心服务”实施以来,有效增强了审计干部践行民生审计的责任感,提高了社会保障审计服务于民生安全和国家治理的能力,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社会保障审计处(党支部)被授予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公务员集体三等功、2013年度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2012年度局先进集体、2012—2014年度局先进党支部、市级机关系统2012-2013年度先进团组织等荣誉。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养老绩效情况等四个审计(调查)项目分获市审计系统优秀项目二、三等奖。主要有三点启示:一是践行“三心服务”工作法,只有着眼于聚焦惠民政策目标的实现、民生工程任务指标的完成、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才能够体现了社会保障审计计益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践行“三心服务”工作法,只有着眼于培养党员同志的宏观分析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培育无私奉献精神,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发挥潜能弥补短板,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一流团队。三是践行“三心服务”工作法,只有着眼于挖掘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确保使业务工作有方向,支部工作有依托,才能够推动社会保障审计事业科学、有序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