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舍己救战友
当时谭爷爷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二师232营2连担任班长,谭爷爷说,朝鲜战场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那时已记不清楚参加了多少次战斗了,每天都有敌机在空中盘旋,时不时扔下几颗炸弹,每次战斗都有战友在身边倒下,但大家从不害怕和担心,就一心向前冲。谭爷爷回忆说,一次去敌方前沿侦查,当时一共9位战友一同前去,有营长、连长、指导员、卫生员......侦查途中不小心被敌方战机发现,然后紧接着疯狂地扫射轰炸,营长当场不幸被炸伤左臂,枪林弹雨的现场,那个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战友,看着营长血肉模糊的手臂,他迅速下意识地把营长拖到战壕里,扯下自己身上的布料简单地给营长包扎上了,便背上受伤的营长,往20里开外的后方医院奔去,“那个时候我不敢有一丝延误,营长伤势严重,我要快点赶到医院,他是我的战友,更是我的领导,我有责任保护好领导,我一定要救他......”说到救战友的细节,谭爷爷又情绪激动了起来,据谭爷爷描述,当时地上被敌人埋了地雷,为了巧妙地躲开,只能一路蹦跳地往前走,那个时候是2月份,朝鲜的天气零下30多度,手脚都冻得不听使唤,看着失血过多的营长身体渐渐冰凉,谭爷爷便把自己随身穿的毛衣脱下来给营长裹上,还把自己壶里仅剩的水喂给战友。就这样谭爷爷自己忍受着饥寒,一路披荆斩棘把战友安全背到了战地医院。后来战友因失血过多,不幸离世。弥留之际,谭爷爷承诺战友如果自己活下来,一定替战友照顾好家人。
有一次爷爷不幸被敌方轰炸机弹片炸伤左腿,仅仅修养了的7天,伤势还没恢复好,就主动回到连队继续作战,后来因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一次。“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是我们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坚守的誓言。”谭爷爷说。
随后,谭爷爷又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战争告捷,谭爷爷回国修养,后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谭爷爷又英勇奔赴战场。同年10月退伍。

光荣退伍,为地方建设添砖加瓦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58年,谭元弟转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第二机床厂担任技术工人工作,后应响应国家支持内地建设的号召,主动请缨调至景德镇汽车制造厂工作。当时谭爷爷刚刚新婚不久,便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小家,投身到国家这个大家的建设中去。
初到景德镇时,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土坯房,门都没有,每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但谭元弟常对子女说:“和牺牲的战友们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为了保卫新中国牺牲了,我们就更应该把新中国建设好。”对待工作,他始终兢兢业业、扎实勤奋。曾多次获得单位优秀员工的嘉奖。

谭元弟的小儿子说,父亲这辈子很少考虑过自己,上战场的时候就一心杀敌,退伍转业了又专心对工作。“上海到景德镇的距离很远,我们小的时候交通又很不方便,父亲一年只能回来看我们一两次,直到83年父亲退休回到上海,我们才真正有了跟父亲相处的时间......”
“父亲一直有个心愿,想回到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去看一看,前两年特地联系过朝鲜当地的导游,但因为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抱恙,不宜过去,后来在兄弟姐妹的陪同下,一起带父亲回到曾经工作的江西转了转......”谭元弟的小儿子告诉社工。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谭元弟的眼神里多了些许怅惘
选择养老院安度晚年,殷切希望后代不要忘却当年
谭爷爷是今年9月份入住养老院的,如今已有近三个月的时光,谭爷爷已经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跟护理员处成了家人,谭爷爷也时常跟护理员津津乐道地谈起当年驰骋沙场的英勇战绩。谭爷爷有一个习惯,每天都拄着拐杖下楼走两圈,看看庭院的花草、喂喂花园里的小猫。生活很是悠哉惬意。

“刚刚解放的时候,国家一穷二白,不像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过去的艰苦生活要牢牢记住,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不能忘记当年的艰苦奋斗......”谭元弟跟社工聊到。